北極航線戰略研究進一步深化
2014-01-22 16:44: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在線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極地以特殊的戰略地位一直備受關注。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極地考察報告》中談到2014年工作時表示,將更廣泛地參與國際極地事務,開展雙邊合作,進一步提升話語權和影響力,力爭在北極航道等極地熱點問題上有更大作為。2013年我國北極相關研究取得許多新進展,特別是對社會科學研究領域而言,北極航線戰略研究首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本報記者梳理了2013年北極研究的重大進展,并采訪了相關學者。
北極航線戰略已成為跨領域綜合性問題
回首過去的一年,我國北極相關事務亮點紛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有:2013年5月,我國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國,這是我國極地事務的一項重大進展;6月,中國海洋大學加入“北極大學聯盟”,成為我國首個加入該聯盟的科教機構(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6月14日報道);8—9月,中遠集團永盛輪成功首航北極東北航道,成為第一艘成功經由北極東北航道到達歐洲的中國商船,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郭培清作為學校代表參加了加入“北極大學聯盟”答辯。“加入聯盟為我們參與北極研究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支點,這是我國學術界在北極研究上的一項重要新進展。”他向記者表示。
2013年11月下旬,以大連海事大學教授李振福為首席專家的學術團隊申報的“中國北極航線戰略與海洋強國建設”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立項,這對我國相關社科研究來說是一個有力的推動。
李振福告訴記者,永盛輪開始了中國航運企業的涉“極”之旅,航運企業紛紛在北極試航,說明之前處于國家戰略層次的北極航線問題開始受到企業重視,“北極航線問題已成為更復雜、跨領域的綜合性戰略問題”。
社會科學研究得到重視
作為全球性重大課題,北極研究復雜繁多,必須展開跨學科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等全國性科研基金都給予支持。
記者檢索發現,對于北極考察研究,自然科學項目涉及氣象學、大氣與空間物理學、冰川學、海洋學、生物學與生態學等多個學科,而社會科學項目則涉及國際關系、法學、經濟學等學科。為促進極地科學創新,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自2007年起組織評選“極地科學優秀論文”,首屆評出的優秀論文基本都是自然科學研究論文,此后社會科學研究逐漸得到重視,2013年底公布的年度“極地科學優秀論文”已分為自然科學論文、社會科學論文、青年優秀論文三類。
記者查詢“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據庫”后初步統計,2008—2013年有8項課題獲得立項,從青年項目、一般項目到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不斷加強對北極相關研究的支持力度。這些課題中,法學領域的有中國海洋大學白佳玉的“我國權益視角下的北極航行法律問題研究”、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程保志的“北極國際法律秩序的構建與中國權益拓展問題研究”等,國際問題研究領域的有海軍指揮學院沈金龍的“建立北極”保障點“法律問題研究”等,應用經濟學領域的則有山東師范大學徐躍通的“北極航道通航背景下北極資源開發的中國戰略研究”等。
在承擔“中國北極航線戰略與海洋強國建設”項目之前,李振福分別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這對于他們展開跨學科研究提供了理論和方法基礎。李振福表示,管理學、交通運輸學、國際關系學、法學、政治學等學科有研究北極航線與海洋強國建設的學術傳統,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由于堅持自己的研究視角,存在著學科領域的研究局限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研究并未有效整合。因此,如何綜合交叉上述不同學科的研究,將其有機整合,是一項重要的學術任務。
中國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切入點
由于北極航線資源的豐厚性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各國都將北極航線戰略作為其極地計劃中的戰略重點。
李振福等學者認為,北極航線戰略是中國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切入點,關系到我國的國家安全、國家戰略和未來生存,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
“中國目前和未來面臨的北極航線與海洋發展問題,形態十分復雜,只有將重心前移,變被動的撞擊式反應為主動的超前性研究,才能有效緩解或解決我國目前和未來遇到的海洋權益和海洋發展問題。”李振福向記者表示。
北冰洋海冰正在加速融化,預計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夏季無冰年,打通連接歐洲、北美東部和東亞地區的新海上航運通道。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俠和郭培清等學者計算了我國未來北極遠洋航線的海運里程和成本,并分析了該航線對于我國國際貿易和沿海經濟發展的影響。他們認為,到2020年,如果北極航線完全打開,用北極航線替代傳統航線,每年可節省533億—1274億美元的國際貿易海運成本。北極航線的開通將大大拉近歐洲、北美和東亞等大市場的距離,導致國際分工和產業布局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我國沿海地區產業分工和經濟發展戰略布局。
“我國的北極航線問題和北極航線戰略研究尚未像其他國家那樣全面系統地開展,無法為我國的相關戰略制定提供基礎資料和科學依據,限制了我國對于應有的北極權益和國際地位的爭取。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研究,助力我國在未來北極和全球戰略中的長遠利益。”李振福強調。